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2023年4月4日下午,武昌区三道街小学携手兄弟学校中华路小学及中华路街道团工委,共同开展“城启夏口 武昌古城1800年”实践活动。
三道街小学的“新时代红领巾文化小先生”在大队辅导员刘馨雨老师和白鸽中队辅导员万玲老师的带领下,探访武昌起义门——这座距今1800多年历史之久的古城墙遗址。
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起义门的历史。原来武昌城曾有九座城门,分别是北面的武胜门,西面的汉阳门、平湖门、文昌门,南面的望山门、保安门、中和门,以及东面的宾阳门、忠孝门。中和门是武昌城东南面的一座城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城内起义军攻占了楚望台军械库,并打开了中和门,迎接城外南湖炮队由此进城,并在城楼上架炮轰击湖广总督府。
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中和门改名为起义门,这就是起义门的由来。如今的城墙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起义门得以幸存,保留下来,成为武昌9个古城门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城门。
起义门也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起点,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起义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历史意义。武昌起义的成功是千千万万起义人民奋勇拼搏的成果,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拼命精神、遵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不屈不劳的奋斗精神以及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
沿着城墙,少先队员们寻找到昔日革命军首先攻占的军械库旧址,如今这里已成为遗址公园,漫步在首义碑林中,吟诵首义诗词,聆听百年英杰故事。通过观察武昌城模型沙盘,并结合工程八营、南湖炮队的地理位置,少先队员们逐步复原出革命军的进军路线及战术安排,从而对“在起义门见证首义胜利的开端”有了深刻的理解。
队员们小组合作,通过触摸和拓印古代工匠制作的文字城砖,用积木“重建”武昌古城墙,用脚步丈量这片红色的土地,聆听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用心感受武昌城的历史印记,重温红色记忆,感受这座饱含厚重历史文化底蕴之城的风雅和魅力!
此次“新时代红领巾文化小先生”主题实践教育系列活动,促使队员们了解家乡武昌城,热爱家乡武昌城。武昌城的精神已深深扎根荆楚大地,融入了武汉的精神底色。而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也定会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不辜负先辈的努力。
活动结束后,“红领巾文化小先生”马上将今天学到的知识,记录下来,分享给其他队员,即知即传,以“先生”带动“后生”,共探武昌古城奥秘,共学武昌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