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一门艺术
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八个关键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孩子愈大,便愈难与他们沟通,甚至不知应该怎样去交谈,往往说不了几句,孩子就表现得一脸不耐烦,或别过脸去,或返回自己的房间。这显示了亲子之间尚未能建立起积极正向的情感反应。
家长对孩子说话时,应该有正向的目的,例如提供知识讯息、解决疑难、说故事、分享情感、表达自己的意见等。家长如果能表现友善,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得到孩子相对的友善“。沉默”也是有效的沟通,可以避免语言冲突的伤害,更能令你冷静下来,重新从客观的角度去思考,这对维持亲子间的良好关系有一定的帮助。
怎样对孩子传达友善的讯息,以达到沟通的效果呢?下面是优秀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8个关键:
(1)接纳孩子
必须让孩子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家长都是爱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也许家长并不接纳他的行为,但依然关爱他。有时只要简单的一句话“: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或“我也这样想!”就能使孩子觉得受到家长的认同;有时不说一句话,利用身体语言如微笑、拥抱、点头等,让他知道你是多么疼惜他,不只是当他表现良好时。
(2)表达感情
有些家长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才表达亲昵的行为,当孩子渐长便改以冷淡的态度,甚至拒绝孩子的“痴缠”。然而温暖的身体接触可令孩子切身体会到家长的关怀;此外,也别忘了接纳孩子对你表达的爱意。
(3)注意语气与态度
尖锐高昂的声音带有威吓的效果,家长应该避免。尽可能经常微笑,以欢愉、平和的声音,显示出友善、冷静的态度。
(4)多说“我”,少说“你”
不要说“放学后,你应该立即回家”,而应该说“放学后你不立即回家,我会很担心”。
(5)不要做价值判断
即使孩子不同意你的看法,也要认同孩子可以有自己想法的权利;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举出适当的事例以支持自己的想法,并且坦诚地分析双方的意见。家长不压制子女的思想,尊重他们的感觉,自然赢得孩子对你的敬重。
(6)以积极的态度分享孩子的感受
无论孩子是向你诉苦还是报喜,你都最好能够暂停手边的工作,坐下来细听。如果你只能边工作边聆听,也应向他表明你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接收不到回应,日后也就懒于与你分享心事。
(7)了解孩子说的话
孩子的语言能力尚未发展完善,常未能以适当的语句表达心中意见。他生病时对你说“:妈妈,我最憎恨医生!”乍听之下,令你惊讶,但只要你试着了解:“哦,他做了什么事惹你憎恨啊?”孩子答道“:他总是要给人打针、要人吃那些很苦的药水。”“哦,因为要打针吃药,你觉得很不好受,对吗?”
(8)帮助孩子了解自己
有时,孩子并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应,倘若家长能够表示理解和接纳,他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当他对你说“:妈妈,爷爷买了一个绒毛小狗给表妹,我也要买一只玩具猫。”妈妈可以将他的感受反映给他听“:哦,你是有些妒意了,感到很不公平,但你要知道这是表妹的生日礼物啊,上月你的生日时,爷爷不是也送了你一个洋娃娃吗?”帮助孩子了解了自己,他也容易释然了。
有了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但可以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更可帮助孩子成长。
在现代社会,家长和子女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子女说得对,家长就没有理由拒绝。况且,做家长的必须明白,虽然我们的年龄比子女大,经历比子女多,经验比子女丰富,但真理不见得都在自己手里,有时也在子女一边。在真理面前应当人人平等,谁说得对,有道理,就应当按照谁的意见去做
愿天下家长记住:孩子渴求平等,渴求与家长心灵沟通,请不要对他们说“这里不是你发表言论的地方”。
不打不骂的10大管教妙法
家长的手应该充满关爱与温暖,而不是让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一个在战战兢兢中长大的孩子,会渐渐发展出负面的行为,例如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感觉就说谎,有需求不敢说就偷窃等。不过,有些家长又时常感到很为难,因为除了打骂之外,他们似乎总是难以找到有效的教养方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不打不骂的10大管教妙法吧!
打骂孩子的常见原因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打骂孩子时,许多家长的回答都是“不听管教”,当父母在斥责孩子的时候,总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认为是孩子逼自己这样去做,却很少去寻求其他的方式来教导孩子。其实,不管用什么管教方式来对待孩子,其责任都要由父母来担起,而不是孩子。正是因为家长不愿意花心思去寻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会有打骂的草率表现。一般来说,家长之所以要打骂孩子,主要有以下4大原因。
传统教养观念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自我情绪管理不佳
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上前。
熟悉的成长经验
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因此,当他无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或生活时,也就喜欢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寻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长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教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
不打不骂的10大管教妙法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如果您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参考一下程桂英老师提出的10个方法。当您被孩子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不妨用这些方法来取代打骂的教养方式。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