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担任2021级三4班的班主任,班级共32人,男生19人,女生13人。学生总体上能够遵守校纪校规,但是班级内部不够团结,有些行为习惯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和养成。作为新接手的班级,和家长们的认识了解每一步都离不开沟通,家校沟通是必要的,也是需要技巧的。
沟通是一门艺术,沟通时间、沟通场合、沟通语言选择不当都会直接影响沟通效果。班主任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注意沟通技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先扬后抑,避免伤人
与家长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沟通时不要带任何个人情绪,不要把话说满,要留有余地。是家长的问题,老师同样可以从自身找原因,先扬后抑,给家长留足面子。比如,在一次听写后,小吕的听写错误较多,有个别是书写不规范导致的,需要订正加强学习。对于这个结果,学生本人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家长过于注重结果,不能接受找老师沟通时情绪波动较大。家长认为听写是看是否正确,不应该有书写的要求,对于孩子前一晚一直复习只有这样的结果不能接受。我先肯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及时安抚家长,和家长沟通因为自己没有面对面与家长交流,只是在班级群里说了一下听写,没有做好解释工作。再和家长沟通小吕最近的学习问题,以及这样批改的原因,是想要小吕端正学习态度,巩固强化知识。班主任这样总结,家长自知班主任的意图,明白了原因,交流目的达到了,也认可老师的工作并表示之后也会严格要求小吕,双方情感也没有受到伤害。
二、先听再说,有备而来
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不会倾听。班主任在与学生家长交流时,首先要懂得倾听,只有认真倾听,才能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沟通时,要先听对方说,听懂了、听清楚了再做出回应,切忌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复。另外,也要注意家长是否听明白了我们所反映的问题。小邹是单亲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生活,班级群里是小邹爸爸的账号实际是小邹爷爷在使用操作。有一天小邹爷爷打电话来说到孩子和同学的矛盾,我说小邹爸爸你好,对方解释是爷爷,但是怕孩子在班级群没有爸爸妈妈被别人嘲笑才这样操作。我明白这中间的事情,才了解到孩子的具体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去解决问题。
三、集中问题,避免琐碎
正常情况下,班级中难免会有一两个各方面表现都不尽如人意的孩子,与这类孩子的家长沟通时,切忌发现一个问题就和家长沟通一次。今天作业没完成,明天书写不整洁,后天上课走神了……只要遇到问题就立即联系家长,这样频繁的联系会让家长觉得厌烦,也会显得教师无法教育好孩子,只能找家长来管。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一般先观察一段时间,发现孩子的根本问题,认真研究解决之道,而后再与家长进行沟通,就孩子各方面的问题一起探讨,就孩子的转化教育达成共识。
四、文字交流,胜过语音
随着科技的进步,微信交流已普及,大多班级都建有班级家长群。但是我们班很多家长都没有及时看班级群,我就再针对这些家长单独加了微信,点对点沟通。与家长沟通时,我一般使用文字的形式,而不是语音。因为文字编辑好可检查后再发出,而语音却没有这一条件,且语音可能因语言不规范、语气不恰当造成误会。对于有些复杂的问题电话沟通页避免长篇大段的文字让家长无心阅读。
五、共性问题,个体解决
很多时候,班级学生会存在共性问题,比如,书写问题、拖延问题、纪律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般我会发优秀学生范例进行表扬让大家学习,有问题的一一私聊。如果会把这些共性问题整合后发在班级群里,容易引起家长不必要的焦虑,同时也给家长留下不好的印象,虽然是共性问题,但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产生问题的原因也不一样,解决之道自然也就不一样。一对一私聊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家校沟通是让我们和家长成为站在同一战壕的战友。家校沟通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如何进行家校沟通,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