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社会职责中最重要的一种职能。每一个人的社会化,不仅需要家庭的哺育,更需要家庭的教养。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所产生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所无法代替的。家庭教育对社会所产生的效用,也是其他教育力所不能及的。因此,一个社会的国民教育,必须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并举,才是完整的国民教育。而家庭教育则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基础。开办家长学校,旨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对家长进行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教育,使家长正确地进行家庭教育,为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办人民满意教育,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指针,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学校家长学校工作方案为主要依据,学习习近平主席在春节、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新工作思路,确保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使之形成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推动家校合作教育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真教育”全面铺开,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局面,达到沟通、理解与共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目的,让家长走进课堂,关注教育,了解课堂教学和课改走进新课程;走近孩子,倾听心声。搭建家长、学校友谊的桥梁,增进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1.为了加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走进校园,让家长走进课堂,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让家长了解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从而更好的配合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2.立足学校,放眼社会,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辐射作用,宣传学校办学思路和教学理念,争取全社会各界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参与班级的积极性,吸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进步完善学校管理,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
3.逐步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完善管理机制。
三、具体措施
1.尊重。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家长,不管学生怎样顽劣,不管家长地位如何卑微,都要尊重。这种尊重不应该只停留在嘴上,而应在心中,落实到工作的每一言、每一行中,渗透到身体形象、语言态度中。这种尊重是我们教师形象的需要,更是工作的需要。如果切实做到了这一点,必将换来丰厚的回报。情感上要尊重他们,使他们及孩子真正感受到一个教师诚挚的爱心和期盼,唤起家长对教师的认同和理解。
2.自信。教师应有足够的自信心。这种自信是对自己工作的自信,是对学生前途的自信,是对班级工作的自信。将自信蕴藏在自己的微笑中,渗透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中,可以让家长感受到这种自信,看到孩子的希望;可以让学生感染到这种自信,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当然这种自信不是盲目自大,自吹自擂,而应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建立在班主任思考与周密策划之上,建立在自己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之上。
3.务实性。精心选择把握有利的时机,达到最佳效果。对班级情况、学生情况的介绍要客观,恰如其分的去评价学生:其一,宜多鼓励,忌多批评。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其三,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
4 .探讨性。家长会和家访要力求全面,又重点突出;既讲优点,又谈不足;既有事例分析,又有理论阐述。对家长要既有鼓励,又有要求;既有商讨又有指导。这样,通过交流,教育者双方便在教育思想上达成了共识,增强教育活力,
5 .层次性。由于家长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特点千差万别,反映在教育子女的指导思想、方法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别。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长,多层次进行,有的放矢。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可进行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交流与探讨;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可进行教育科学常识培训,从有关事例入手,使家长受到启发。特别是在指出学生存在的缺点和毛病时,艺术的语言常会被家长和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批评不仅有合乎情理的严格要求,而且有富于人情味的热情关怀。从而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更加支持和尊重教师的工作。
6.充分发挥家长委员的监督参与职能,分班级开展家校研讨会,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交流相关对策。
7.强化家校联系工作。
四、工作日程
本学期:
1.在三年级开展“我和爸妈有沟通”推广活动。
2.邀请部分家长座谈,了解学生家长的心声。
3.邀请家长观摩学校的公开课教学活动、参与教学研讨活动。
4.提前邀请部分家长分享教育方面的方法经验,全班分享。
5. 家长之间答疑解惑,共同探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共商解决办法。
6. 孩子上台对父母说说心里话。
五、学期末工作
1.家长学校阶段性总结。在分析总结本年期家长学校工作的基础上,思考下个学期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2.各种家校活动的跟踪记录要归类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