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的结构都是不同的,生活的环境也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孩子。孩子不同于成人可以说他们就是一张白纸,经过一系列的环境和人际关系间的影响,他们逐渐成长,并最终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而最初对孩子的思想和性格的形成都是以家庭环境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家庭是孩子一生的港湾,家人也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财富,父母既是老师也是朋友,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持久的影响着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是父母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也是每个家长的最大心愿。
孩子的成绩是每个家长最为关切的问题,大家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起跑线在哪里呢?我认为起跑线并不是以考试的成绩来设定,而是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这条线就已经在那儿了。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就是那条起跑线。它无影无形却又让各位家长苦苦寻找而不得。教育孩子不光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更多的时候是父母的责任。
说到“责任”这个词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明白,辅导孩子完成作业,送孩子去兴趣班、补习班学习,但我想说的是这个词我们应该把它拆开来理解,因为大部分的家长都只做到了“任”而没有尽到“责“。辅导孩子作业,送孩子按时去补习班兴趣班这些任务家长们完成的非常出色,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忙的是不亦乐乎。可孩子们却并不配合甚至还很抵触,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好事并没有错,但是不讲原则,不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就是家长教育的盲目体现。孩子虽小但是心灵之花已经开放,他们渴望被人理解,渴望和不同的人交流,接触不同的事物,对外面的一切都感到新鲜。那小小的心灵花园里有孩子的喜怒哀乐和各种小秘密,绝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践踏。他们只会和最亲近的人悄悄的分享,这就是孩子最纯净的内心世界。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应当和孩子一起守护那小小的心灵之花,尊重和敬爱那最纯净的内心世界。孩子虽小但他们明白尊重的含义,希望能平等的对话而不是粗野的指责,父母的尊重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它可以使孩子们感到与父母处于一种平等的位置,可以向父母吐露心声并乐于接受父母给出的意见,通过内心的交流父母与孩子之间更加亲近,父母也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使得家庭教育有的放矢,获得刚好的效果。
说归说如何做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父母不光要出色的完成孩子作业辅导任务,更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的眼睛无时不刻地看着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基础,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因此父母在要求孩子做到一些事情时,自己首先要能做到,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就不能去强迫孩子做到。孩子做对时,我们要加以鼓励,并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当孩子做的不对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分析和判断问题的方法。如果是父母错了,请放下家长的威严,及时的向孩子承认错误这样孩子也就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的行为。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教育案例,记得上学期快要期末考试了,我希望孩子能多做些不同题型的练习,便在家庭作业完成之后又给孩子布置了一套练习题让他去完成,可是孩子觉得已经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就可以了,不想再做我安排的练习,便消极的对待并用无声来进行对抗。当时看到孩子的消极怠慢我愤怒了,大声的训斥了孩子,孩子因为还小只是哭着做完了练习便不在理我,我也没有及时主动去安抚孩子,也没有向孩子解释,这就导致了后来一个星期的“冷战”。
事后我冷静的想了想,虽然在这次的对抗中做为家长的我取得了胜利,逼迫孩子接受了我的安排,但是对孩子的内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在对抗中孩子是因为小迫于大人的威严而没有爆发强烈的抵触,但是他却用无声的哭泣和眼泪表达了心中的不满。作为大人的我觉得孩子还小必须听家长的安排,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其实不然,孩子虽然在年纪上看似还小,但是内心的情感已经十分丰富,明白什么是爱什么是恨,只是不知道怎么去表达。
“冷战”一星期后我一直想同孩子和解,孩子也想在作业遇到困难是寻求帮助,可都碍于内心的“尊严”而你没有向对方妥协。我看到孩子的矛盾心理既高兴有担心,高兴的是孩子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有自己的主见不轻易的妥协,担心的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如果不善加引导就会变成霸道,不讲理,以自我为中心。最终我做做出了让步,趁着早上送他上学的机会主动和他说再见,孩子一开始有些不知所措,不明白家长怎么突然变了,有些接受不了。期末考试后试卷发了下来,孩子主动找我并告诉我试卷上有一道题是从来没见过的题,许多同学都被难住了,幸好我让他做了练习没有被难住,孩子十分高兴,我也趁着这个机会,向他解释:“当初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让他做各种题型练习”的用意,孩子在看到取得的成功后,也渐渐明白了我的用心良苦,也愿意主动的配合我进行练习。
这件事以后,我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急躁,也重新调整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首先尊重孩子的选择,在对的情况下给予支持并鼓励,在错的情况下并不马上去阻止,而是告诉他会产生的后果,让他自己做出判断和选择。失败并不是坏事,失败能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并引发积极的思考。如果失败了只是接受失败,并不去思考失败的原因,那就是最可怕的事情。在孩子失败时,积极引导孩子不服输的劲,让孩子重新思考失败的原因和过程,通过不断的尝试最后达到成功,我也不急于告诉孩子成功的方法,而是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分析问题,一起经历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陪着孩子一同成长!
一、教育孩子需要父母的配合
晨辰很聪明,他知道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如果我让他额外的做一些练习时,他肯定是不愿意的,会找各种理由不愿意做,“老师没有布置这个作业啊”,“老师没有让我们做这个卷子啊”等等,我有时态度比较强硬,非要他做时,时常会告诉他“这个是老师要求你们做的家庭作业”,他会怀疑,还会向妈妈求助,希望妈妈会听了他的想法,不让他做那么多练习。这个时候家长的态度就必须一致,对待学习和生活习惯都是一样的,在对的事情上要保持一致的态度,妈妈也告诉他,这些练习是为了让他更好的掌握学习的知识,见识不同的题型,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他发现没有救援了,只能硬着头皮做了,等他觉得自己比别的同学知道得多的时候,他会回来很兴奋的想让我们分享他的快乐。这就是孩子。我会趁机再告诉他,让他多练习会有哪些好处:你会比其他同学学到更多的知识,你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你会有优越感,这样,他就对学习和练习有了更多的兴趣。
二、教育孩子需要聆听
虽然我们的工作都很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但只要有时间,我希望我们父母可以听听孩子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在想什么?比如:“我们同学哪个长得好漂亮”“我同桌又怎么怎么我了”“我们今天吃了什么好吃的”等等,给他表达情感的机会,听听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都在想些什么,聆听孩子的心声最重要。
三、教育孩子需要陪伴
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更多的是陪伴,只要休息,只要有时间,我们都会陪着孩子,陪他们去游乐场玩耍,陪他们去吃喜欢吃的披萨和薯条,陪他们去动物园看动物,陪他们去博物馆了解历史,陪他们去图书馆了解世界,陪着他做作业,让他感受到家长的陪伴,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重视。知道自己的存在感。
四、教育孩子更需要鼓励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都希望别人表扬自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更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多表扬他,看到他的成长,渴望爸爸妈妈能多鼓励他,晨辰也不例外,他喜欢听我们表扬他,如果我们说他做的不好,他就垂头丧气,有时还会失望的流眼泪,感觉自己做的不好,以为这样的自己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他了。我们给孩子适当的鼓励,赞美孩子,能激发他正确的外在动机,产生好的行为,并能强化孩子所完成的这一行为,以后当他碰到类似事情时,便知道该怎么去做,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定势。鼓励和赞美孩子,能给孩子以他所需要的价值感,信任感和自信心。
五、教育孩子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努力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教育才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哪一部分,孩子都不会有好的进步,家长再努力的进行家庭教育,学校没有好的学习氛围,老师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进步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学校有了好的学习氛围,老师辛勤的栽培,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尽人意的。
我们家孩子能有这点成长和进步,家长的作用是必须,但最重要的还是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培养,学校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给孩子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老师们每天精心的布置各种类型的作业,提供各类学习、练习的机会,丰富的课外读物,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一个好的学校,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加上老师的辛勤教导,家长的努力配合,才会有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 每个家庭的孩子性格是不同的,但是作为家长陪伴和守护孩子的内心世界这点是相同的,让孩子快乐并有尊严的生活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应当尽到的首要责任。
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一些弯路,多一些快乐和自信,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