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

家校共育家长学校

建立良性亲子关系,家校共育,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4-01-03 08:36 栏目:家长学校 发布单位: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 点击量:286 【公开】

小学阶段,随着知识难度的提升,孩子面临的学习压力会不断增加。相比低段,小学四年级的学习任务难度更高,需要家校之间形成更加密切的配合。孩子一方面需要在学校接受教师的规范和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在家里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二者缺一不可。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也就要求家庭内部要形成良性的亲子关系,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发挥积极作用。

一、问题的出现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应当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沟通是构建良性亲子关系的重点。沟通可以让孩子与父母相互理解。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双方多换位思考,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姜同学在班上比较沉默寡言,对待学习和集体活动,都没有太多的兴趣,通过和其他同学沟通,我得知他有个弟弟,于是我和副班主任共同走访了小姜的家庭。小姜的妈妈告诉我们,小姜有一个四岁的弟弟,与父母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时父母工作很忙,小姜放学后就自己一个人去托管班完成学习和作业。谈及小姜和家人的相处,妈妈反映孩子平时学习不够自觉,只完成学校的作业,不爱阅读,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对于孩子的成绩和习惯都比较着急,却感觉无力改变,每次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就很急切。

二、问题的解决

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家长提出了几条建议:

1. “亲子共读一本书”

提醒小姜妈妈要合理选择图书。家长不能完全按照个人的喜好去选择共读书目,应该充分听取孩子的建议,将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共读对象。有时候可以鼓励孩子讲给自己或者讲给弟弟听。此外,为了有效帮助小姜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和他一起制订阅读计划。一个学期内要读几本书?每天阅读的时间是多长?父母如何分工对孩子进行的阅读指导?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在阅读计划中呈现出来。最后,要开展丰富活,在活动中和孩子实现有效沟通。利用分角色朗读、扮演书中角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制作“亲子读书卡”,父母和孩子分别写下读后感,然后进行交换,家长可以借此引导孩子深入阅读,同时也能加深对孩子心灵世界的了解。

我告诉孩子妈妈,在阅读的时候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点,交流前做足功课,让孩子感到和父母交流是快乐的,让她愿意和父母交流,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又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妈妈告诉我,孩子开始愿意和她交流书上读到的内容了,也开始喜欢主动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说给父母听,她明显感觉到亲子关系和谐了不少。随后,我又找到了孩子谈话,我告诉他,要多和把父母、老师、同学们沟通,遇到了困难说出来我们一起解决,有了开心的事情说出来也可以一起分享。孩子听完我说的话,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事实上,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从这儿才刚开始,但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2. 调整心态,共同帮助孩子改变

我给小姜的妈妈指出,家长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和期待,会让要强要面子的孩子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更加影响亲子关系。教育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家长要耐心,细心,走进孩子心灵,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3. 老师合理干预,延伸叙事时空,开展个性化德育

所谓延伸生命叙事的空间,是指进行生命叙事的地点不局限于学校内教,教师可以选择在放学路上、户外活动途中等地点相机引导学生。

一次放学,我偶然发现我和他顺路,于是就和他闲聊起来。放学一起走,是好朋友之间最常见的约定。我和小姜同学同行无疑增进了我们师生之间的情感,慢慢地我们在路上的话多了起来。在倾听的基础上,我适时适度讲述自己的经历,试图解答他内心的困惑。事实表明,这样的方式确实比在校园里直接谈话更有效果。

三、问题的分析

通过家访使我感触很深,其实,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建议家长既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又要多给爱的鼓励;要多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要及时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注重发展长远利益,为自己孩子的将来着想。同时学校要多方位组织家校活动,真正把家访工作落在实处,致力于有效家访。 作为班主任,我认为经常性的把鼓励的话放在嘴边,时时刻刻给学生鼓励,特别是采用鼓励家访法,让学生接受老师的家访教育,让家长配合教师的家访工作。这样,就能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健康的驶向他们胜利的彼岸。相信我们的付出终将会换来丰硕的成果。 

良性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和谐温馨的,如果孩子与父母缺乏必要的沟通,那么就会产生隔阂,进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小姜的问题就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缺少共同话题。当孩子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家长一味追问成绩,就会出现亲子关系的间隙。随着双方沟通的减少,必然会产生隔阂,对孩子的个性、生活、学习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当学生走出校园,他们的心理会比较轻松,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当学生内心保持平和、轻松时,教师的叙事才有可能真正打动学生。

刘慧说:“生命故事呈现给人的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里,人可以观照各种关系,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认识、理解关系。”丰富的生命故事赋予了生命叙事强大的教育能量。当学生的情绪被感染,心灵被触动,那么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势必注能被注入学生的灵魂,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被塑造。这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3 wuhaneduy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4167号   鄂ICP备13001992号-14
主办:武汉市教育局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10号     联系邮箱:sdjxx@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