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一天放学,正准备回家,耳边突然响起急促的声音,“方老师,不好了,教室出事了。田同学大发脾气用拖把打何同学的头……"一位学生气喘吁吁地告诉我。“去,去,把田同学叫到办公室来。"我对着那位同学说。不一会儿,田同学哭着走进办公室,我火冒三丈地对他说:“今天你又发什么神经了?还动手打人呢?厉害的很。”其他同学也七嘴八舌地说他的不是。他好像很委屈地“哇,哇,哇……"哭了起来,哭着哭着,上气不接下气,手还捂着肚子,嘴唇由红变紫,我示意其他同学别说,然后,轻轻地抚摸着他的胸前,轻言细语问他:“你刚才为什么要打人呀?"他嘴里一个一个字地蹦出来说:“刚,拖地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溅,到同学的衣服,班长,就在蜜蜂争章里,扣我分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看来你也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孩子!老师表扬你!"看到他心情慢慢稳定了下来,我话锋一转,那你刚才把拖把上的脏水溅到别人的衣服上,道歉了没有?”他小声说:“没有。"那这样对不对呀?"他有点腼腆地说:“不对,可是我又不是故意的,班长还是要扣我分。我控制不住自己,就用拖把打他。” 接着,我让他同学道歉,他乐意地对同学说了声“对不起!"然后我叫其他同学先回家,单独对他说:“以后不能这样了,要学会控制情绪,要不然打伤了同学,还会对身体不好。你看你刚才就上气不接下气的,多危险啊?"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等他走了,我思忖前后,这个孩子从接手以来,一直是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不完成,不遵守纪律,还经常发脾气,前两个星期,和同学们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被同学抓住了,生气地大发雷霆,也出现像今天这场面上气不接下气,对着自己发闷气。我想这应该与他情绪管理有关,还是得与他家长沟通一下,于是我马上联系家长,电话沟通并询问他在家情况。他妈妈说:“因为平时工作忙,她两口子都不怎么管他,是他奶奶带,奶奶比较溺爱他,什么事都惯他?在家没出现大发脾气这种现象。"“哦,那就好。我这里有两个视频他生气时的样子,你先看一下。看完后,他妈妈着实也吓了一大跳,然后给我说,他怎么生气成这个样子,是有点怕人。我马上对他妈妈说:“他在学校脾气就比较暴躁,告他状的同学也比较多,如果经常的出现发脾气,暴躁易怒,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而且有可能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伤害到同学,我也不好给家长们交待,建议周末去医院咨询一下。”家长很客气地接受并道歉孩子给你带来麻烦了。
星期一的早上,我正好在学校的路上碰到了田同学,他对我说:“方老师,妈妈,这个星期带我去医院检查了,医生说我身体没问题,但是说我要是经常发脾气,暴躁会对身体不好。"是的,以后你要学会控制自己情绪哦。"老师相信你做得到。紧接着手机收到了田同学妈妈的一条短信:方老师让你费心了,田同学去医院检查一切正常,以后有什么事我们随时沟通,我一定会配合你。辛苦了!
从那时到现在,田同学也发过几次脾气,但上气不接下气,暴躁乱砸东西的现象也没出现了。有一次是数学老师还在班上夸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和他在一起玩了。
案例反思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学会与小学生进行密切交流,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理与心理都还不太成熟,要想让小学生接纳教师,使其愿意打开心扉与教师交流,应该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使其愿意和教师像朋友一样聊天,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一些上课不认真听讲、爱发脾气的学生,可以从德育和心理两个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在管理学生时,不能一味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要多一些包容与耐心,还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对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解,给予他们正确的心理指导,由此才能更好的引导小学生成长。
其次,沟通能增进了解,沟通能更好地合作。作为学校有很多工作都要家长支持,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只有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扎实的开展学校联系,拉近老师与学生家长距离,赢得了家长对学生的关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老师是学生人生旅途的灯塔,照亮漫漫前程;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要在班级管理与建设中身体力行,潜心治学,用自己的激情、热情、耐心、爱心激起学生的思想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