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疏导 用爱感化
班主任工作总结
邓坤伦 2023.6
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是复杂且艰辛的。尤其是在学生进入小学高年段,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内心更敏感,情绪也更容易激动,学生与外界的冲突、学生自己内心的冲突高发。班主任要想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就需要以智慧的方式开展班级工作,用智慧引领学生成长,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学生。一个学期下来
案例1:智慧处理学生人际交往危机
任何人,都有交朋友的需求。学生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无法满足内心的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孩子们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要,对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当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大人迁就顺从孩子,所以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自我中心、任性、惟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缺乏处理人际矛盾的经验。尤其是随着高年级自我意识的觉醒,更注重自我感受,学生相互之前非常容易产生摩擦。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老是担心和同学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精神恍惚,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还有的就是在交往中心胸狭窄,相互的结怨积愁,影响班级的团结和谐。
在班里面,班主任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淡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有一次,我发现班里的柯翔宇同学上课时玩一个玻璃瓶子,并且还在里面塞了一些小纸条。于是我下课找到他,把瓶子拿过来一看,瓶子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复仇瓶”,里面的纸条都塞了个半满。我问他怎么回事,他情绪非常激动说,我感觉有些同学在故意针对我,可是我又不知道怎么解决,我要把这些记下来,以后好复仇!我就把复仇瓶里的纸条倒出来,一一去看,发现全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今天打饭班长没有早早的叫我排队啊,下课在走道某某故意撞了我一下啊,体育课上谁谁跑步踩了我一脚没说对不起啊,打乒乓球输球了谁谁嘲笑我非常菜啊。我问他,你觉得事情让你很不开心吗?他眼里都含着泪,非常委屈的说,很不开心,我也解决不了,以后有机会我要报复回来。我此时就觉得,他的人际交往危机已经引起了他的一些情绪失控,不及时引导甚至会认知扭曲,必须要对他进行一个正确的疏导。
于是我就问,那你当时有没有和这些同学进行沟通,把你的不开心,你觉得被冒犯到的地方说出来?他摇摇头说没有。我告诉他,以后记得,任何时候如果觉得被别人的无礼冒犯到了,要及时的说出来,表达出来,去和人沟通,不要憋心里。而且老师看了,你这里面记得其实都是和同学的一些小矛盾,你仔细想想,是不是有很多可能是别人无意的行为?比如被踩一脚,被撞一下,你如果及时和别人沟通,可能就不会有这些误会,所以一定记得,学会及时和同学去沟通,别闷在心里。这时候,他也觉得把这些事情记下来有点小题大做了。我接着说,你去拿一张白纸和一支笔来。柯翔宇明显一楞,估计他心想,这就要写反思写检讨了啊?太快了吧。等他拿来后,我并没有让他写检讨,而是拿着笔,在白纸上点了两个小黑点,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我看到了两个黑点。我说,黑点之外呢?他说,黑点之外是白纸。我接着教育,你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啊,就像这一张白纸,虽然有时会有几个小黑点,有点小摩擦,但是大部分时间相处都很融洽,就像这黑点之外的大面积白纸一样。如果你总是盯着这些黑点,记着这些小矛盾小摩擦,那你就看不到黑点之外的大片空间,你把自己局限死了。你以后试着,把目光从黑点上移开,多看看黑点之外的地方,少想着和同学的矛盾,多想想同学的好,多想想别的同学对你提供帮助的事情,你就会感受到同学们的可爱。你是个男生,有句话说这个世界上的大海非常宽广,但是比大海还要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广的,是男人的胸怀。你是个小小男子汉,要心怀宽广,阳光向上,充满正能量。他听到这,就有点不好意思,有点羞愧了。我说这个小瓶子,我不没收,我们把里面的小纸条倒出来扔掉,我们给它起个新的名字,叫“感恩瓶”,从今天开始,你把别人对你的帮助记在小纸条上,以后再和同学发生小矛盾,先想想别人对你的帮助,你就不会那么生气了。你把感恩的小纸条放进去,什么时候把瓶子装满了,来找我,我还有奖励给你。他听到这,有点高兴了,写满了还有奖励,那得好好写,高高兴兴的就回去了。通过这次疏导,他的情绪得到了平复,而且我试着改变他与同学相处的心态,给提供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他与同学发生矛盾的次数变少了。没过两个星期,他瓶子就写满了,非常高兴的找我兑换了一次礼物。
这是对学生的一次疏导,但是平常班里面同学发生矛盾太常见了。如果事事都要找我来解决,解决不完,也解决不及时。所以我在班里成立了一个“班级事务调解小组”,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选了几个比较懂事,善于沟通的学生,负责解决班里同学日常的矛盾。我和他们一起商议了规则和流程,教他们一些处理同学矛盾的方法。一些普通的小矛盾,我就放心的交给他们去协调解决。所以,班里就出现了这么一群救火队,有同学发生矛盾,就有这么一群管事的学生围上去帮着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再找我。其他的学生,也受他们影响,都会慢慢参与到矛盾解决中去,劝架的多了,吵架的就少了,矛盾少了,班级就更和谐了。
当然,也有一些紧急情况,比如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学生打起来了,尤其是男生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个时候还得我来解决。有时候总是批评和压制爆发矛盾的学生也不好,这个时候就得想点办法,把矛盾给化解掉。比如有时候让发生矛盾的两个男生面对面站好,缓缓情绪。要先开口说出对方至少3个优点,再找我告状!或者是让他们盯着对方的眼睛,不准眨眼,深情对视2分钟。这种尴尬的场面往往会惹得围观同学哈哈大笑,这时候当事同学也往往忍不住笑起来,这一笑,紧张对立的气氛得到缓和,我再调侃几句,再解决矛盾就容易多了。矛盾往往在幽默中得到化解。
在解决学生之间矛盾,帮助他们化解人际交往危机的时候,用智慧和幽默去引导学生,去化解学生矛盾,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案例2:用爱与耐心帮学生找到自身价值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仅仅以学习成绩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对于班里的一些问题学生,倍爱生来说,找到他的闪光点,帮他找到自身的价值,或许就是改变这个学生的关键。
这个学生可能很多老师都对他有印象。这个孩子有着远超同龄人的身高和体重,在3年级时,还是作业都不愿意写,邋邋遢遢,特别爱哭,一度是班级里最让我头痛的孩子。8、9岁的他,每天上课就在桌子上放一大杯水,书也不拿出来,不是在挖鼻孔,就是在玩橡皮泥,懒惰的一个字都不愿意写,更不用提完成作业了,小孩子的样貌却懒散的像一个八九十岁的退休老头。妈妈管他也没用,老师说他也不听。家长非常无奈,毫无办法!
他的改变,就是从四年级的一次班级展示开始。这个孩子虽然懒散,几乎不主动发言,但是我发现他只要说话,就非常有条理,淡定从容。所以当时班级展示排练节目,我决定给这个在班里毫无正面形象的学生一次表现和证明自己的机会,就特意找了一段贯口,安排他上台与班里口齿最伶俐的女生合作表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表演的非常棒,惊艳了所有的老师和同学!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大的表扬了他一回!那一次成功,让他在所有人面前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他非常受鼓舞,他妈妈也是非常激动。当天放学之后给我打电话,电话里激动的都快哭出来了。想着自己孩子从来是遭受批评,天天接老师告状电话,作为家长真是颜面无存。这会孩子终于得到一次表扬了,大大的露了一次脸,还是在全校师生面前的露脸。自己的孩子也是有特长的,是能进步的!从这之后,他就开始慢慢的改变,我和她妈妈也一直沟通非常频繁,一起想办法改变这个孩子。孩子自己也开始逐渐注意个人形象了,开始听讲写作业啦。在之后,辩论赛上给他创造机会发言,班级集体活动上给他展示机会。他的口才确实不错,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培养,提升非常明显。慢慢的,他也越来越开朗,越来越积极,不论是个人卫生,还是学习习惯,甚至个人性格,都开始有了改变。开始认真听课了,也开始自己写作业了。甚至去年夏天他妈妈还下狠心给他管理身材,减了肥,从一个大胖子,变成了一个高高瘦瘦,干干净净,玉树临风的阳光小帅哥!
这个孩子的改变,过程是非常缓慢且痛苦的,这个过程,非常的磨人,真的是对我作为一个班主任的爱心和耐心的巨大考验。但是庆幸的是,我及时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找到自身的价值,让他有所改变。
结语:
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多样的,我们要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去采取教育方法。作为班主任,要全身心地关爱他们,守望他们,也需要用智慧去探索方法和积累经验,为他们的成长引航。
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得学习《大话西游》中的唐僧,无论面对多么顽劣的学生,都能耐着性子,始终心怀大爱,用智慧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我们是班主任,我们要身负爱与智慧,去“点化”学生,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