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

家校共育班主任分享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三4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1-03 16:23 栏目:班主任分享 发布单位: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 点击量:237 【公开】

眨眼间一个学期一晃而过,我来到三道街小学半年了,第一次和三4班的孩子一起度过了一个完整的学期。这个学期,我们班的孩子和我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了解,彼此之间慢慢的有了一点点默契。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得出来,我这个班主任,已经真正的成了他们在校生活的引导者。

这个班级是个别人眼中的“问题班级”,里面有不少别人眼中的“问题孩子”,怎么样能对这些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对整个班级的风气进行一种有益的引导,是我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很多老师给我的建议是“爱”。诚然,“爱学生”是老师必备的素养,但光“爱”就足够了吗?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谈到人的需求的五个层次——生存的需求(这是家长需要提供给孩子的,要让他们吃饱穿暖,让他们能生存下去),安全的需求(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提供给孩子的),爱的需求(这是基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上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是学生渴望得道的包括母爱和别人的关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这是基于关爱之上的,以人为本的,以理性的爱为坐标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以赢得学生自身的成就感,需要学生自己在努力、拼搏、进取之后的最高需求)。我们往往都强调了爱,但都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发展和创造。学生不是老师手中的机器,不是捏泥,不是动物,是活生生有创造力,有能动性的个体。所以我认为“爱”,应该是走近孩子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和认可的“爱”,这样的爱才能突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学生接受和认可老师。

许哲溪是班里一个非常“刺头”的孩子,之所以说他“刺头”,是因为他很聪明、能力强,在学生当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可是这样一个孩子却非常的自我为中心,而且经常抱怨和吐槽,在班级里常常会传递一种“负能量”。这样一个孩子,引导的好,他能带动一大片学生积极上进,放任不管,他反倒会把负面的情绪氛围影响到整个班级。于是,我试着让他信服我,让他从心底认可我。我了解到他喜欢打乒乓球,于是,下课时间,我就主动约着班里的男生去操场打球。我教他们打球、教他们规则,每次打球,都有一大堆男生围着球台为我们加油。很快,我就收获了一大群“粉丝”。课堂上我是他们的老师,下课了我是他们的“球友”。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我发现,从此以后许哲溪打球就经常约着我去,和我亲近了很多,他把我当成了他的朋友。我的课堂上他表现越来越好,而且传递出的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成功的走近了他的内心世界,不需要过多的说教,他就自觉的向我靠拢。

许哲溪并不是班里唯一一个被我这样“教育”的孩子。谢卓衡,一个内向敏感,自控力又极低的孩子。他有文学的天赋,爱读诗,爱写诗,于是我就做他的“诗友”。鼓励他大胆的写诗,然后拿来给我看,每次我都对他大加赞赏,夸得他一蹦三尺高。于是,他更加积极的写诗了,更加积极的读我推荐的诗集,日常表现也是越来越好。罗许喆,这个敏感又乐观的小男孩,他是单亲家庭,于是,一场情真意切的家访就拉进了我和他的家庭,和这个孩子的距离。我把《父与子》这本书送给他的爸爸时,我看到了家长眼中的感激;我把孩子叫到身边温声细语的交流时,我看到了这个孩子眼中的泪水。此后,在学校里,罗许喆表现更加积极啦。

爱学生,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一种真诚平等的交流。老师不要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要俯下身子和学生亲近。我尊重你,你尊重我,而不是你先尊重我,我再尊重你。老师是学生人生的导师,如果老师都把自己摆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学生能有平等的意识和自由的意志吗?

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真正的用爱去感受学生,接触学生,才能把握住教育的最佳契机。

 

2021.06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3 wuhaneduy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4167号   鄂ICP备13001992号-14
主办:武汉市教育局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10号     联系邮箱:sdjxx@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