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下 班主任小结
---- 孙荣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时光已如手里的细沙,无声无息地流失了。回顾一个学期,由衷感慨班主任工作的辛苦与琐碎,终于在每天提心吊胆、局促不安中,这一学年和孩子们平安度过了。
在这一学年中,我与孩子们的接触更多了,对他们的认识和了解也越来越多。这次的小结,主要来谈谈和班里的“小魔王”们的故事。
一、“小哭包”--闵慕尧。
开学之初,我就关注到了这位“小哭包”,无论他碰到什么事情,不论大事小事,只要是不能满足他心意的事,他就会嚎啕大哭,哭个不停。放学站队时,同学没有和他牵起小手,他哭;上课他没有认真听讲,老师点名提醒他,他也哭;自己的东西没有收纳好,自己找不到了,他也哭......
起初,我也知道小孩子容易哭,但像他这种时时刻刻嚎啕大哭的确实反常。后来,我发现,闵慕尧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学校适应不良,社会适应性差,父母在家里对李卓航过多的溺爱和娇惯,当他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就会产生紧张和不安,想在老师那儿寻求依赖,但是老师不像父母一样围着自己转,而是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所以,闵慕尧想用大哭的方式引起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满足自己所有的想法。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一下措施来改变闵慕尧的现状:
(1)给予闵慕尧安全感。在学校,我会主动去关心他,让他感觉到我对他的关注和喜爱。然后,我会告诉班上其他同学要与闵慕尧多接触,多交往,教会他与人沟通相处。
(2)每一次哭泣时给予引导。在闵慕尧大哭时,先让他冷静下来,不哭了才帮他解决问题。开始他没有达到目的还是会大哭不止,后面他慢慢懂得了大哭也没用,这时他会渐渐不哭了,还慢慢意识到了大哭的不对,对同学们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3)教会他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时候他哭也是因为遇到事情,他解决不了,特别害怕,孩子还小,需要老师给予方法引导。
二、“打架王”--张阳熠、刘浩宇、余睿泽。
这三位是我们班的三大“王者”,开学之初,班里大大小小的不好的事大多都与这几位息息相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十分好动、行为习惯很差,上课坐不住喜欢乱动,一到下课就开始到处跑到处疯,因此,不是撞到了伤到了别人,就是这几个聚到一起有矛盾了,打闹起来了。此外,他们的作业情况也不好,卫生习惯极差,座位周围很多垃圾,这离不开他们的习惯教育。
我也对他们的家庭环境进行了一一了解。张阳熠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在家里总喜欢和哥哥打架,脸上总是挂着伤,是在家里哥哥打的。在学校里,也把在家里那些不好的行为带到学校里来了,喜欢打闹,在学习上跟不上,只有下课到处找人疯寻找乐趣。刘浩宇家里还有个弟弟,爸爸妈妈都没有稳定工作,文化素质不高,对于孩子的教育缺乏时间与方法,经常管不住孩子。余睿泽家里爸爸妈妈今年在闹离婚,平时主要和爸爸呆在一起,爷爷负责接送他学习,爸爸妈妈对他疏于管教,很多习惯没有养成好。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我采取以下措施试着改变李现状:
1、多与家长进行教育沟通,孩子习惯的不好,与之前家长的管教教育是有重大关联的。只有家校合力,才能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我会及时通知父母,让父母配合学校的教育,改变对孩子的关爱方式,不溺爱,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2、我会经常主动去关心他们,让他感觉到我对他的关注和喜爱,以表扬为主,适当施以批评,同时还要注意批评的技巧和言词,不能伤害他的自尊心,因为批评的目的是教育,不是打击,随时关注他们对批评的情感反应,给予必要的心理指导。
3、培养他们对学校的情感,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如:大扫除、庆祝活动、比赛等等,让他们获得健康向上的积极情感,对学校和班集体就会有归属感。
总之,对于班里这些特殊的难以教育的孩子,我们老师要针对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措施,从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培养,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使他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班主任工作确实很难做,尽自己的心,做自己能做的事,不问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