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教育生命线 线上云端谱新篇
三道街小学 陈燕
2022年秋天,疫情又让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作为班主任我与孩子们每日相见,隔屏不隔爱,一起探寻孩子居家生活和学习的最佳方式,守护着每一颗正在成长的心灵。
隔屏不隔爱 网络第一课
犹记得2020年2月10日全市的学生们开启史无前例的网络学习。时隔两年,2022年9月开学之际开启了新一轮的全市中小学生的线上教学。面对又一轮的疫情,我淡定了不少,因为对于整个网络教学的流程,已心中有数。但是我心有担忧的是,这次面对的是刚刚从民主路校区转入本部的二年级的孩子,孩子们是否会自己递交作业?整班家长也只线上接触了两天,他们的配合度如何?家里是否有足够的设备供孩子们网络学习?面对疫情,对于网络教学他们又会报以何种态度呢?
思虑再三,我组织班级的孩子及家长开启了腾讯会议,通过摄像头,看到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听到了一声声热情地呼喊声,家长们也拿起纸笔,网络第一课就这么开启了……
我深知,明日的学生和家长要面对太多的未知——不认识授课老师、不熟悉网络授课模式,不清楚教学进度,在家长们纷纷复工不在家的情况下,孩子们是否能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迎接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吗?家长们、学生们必有一份忧虑,就给他们举行一次具有仪式感的“网络”第一课,让他们对于未来的学习有更明确的目标,让他们有信心,有底气地去接受这一次“挑战”。
课上我先用最真挚的语言告诉孩子们目前正发生着什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面前,每个人都是战士,包括我们学生。每个学生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用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随后送上一份礼物——《二(1)班语文作业要求》,从预习步骤、常规作业、巩固作业三个环节进行讲解,第一时间让学生、家长明确语文网课作业要求。下午,班级就来了一场实战演戏,通过发布作业——明确要求——及时打卡——学会订正——完美递交。在实战中,让家长和孩子们熟悉了整个流程,而事实也证明,正因为了有了充足的准备,这一周班级孩子们递交作业的速度,那绝对是“超音速”的。
开学第一课虽然前期确实花了点时间,但我却能从孩子们铿锵有力地回答中感受到他们对于开学的一份期盼,从家长们的支持率中感受到他们对于未来网络教学的些许宽心。看来,一份有“仪式感”的开学第一课,给老师、家长、学生都吃了一颗定心丸,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混合式的网络课堂就这样通畅地开启了。
一生一策,把温暖送到家
“陈老师,我家安源学习很不自觉,每天要骂了才肯朗读,搞得我像后妈似的,真是对自己无语,对安源没有信心了。”还记得网课开始不久,安源妈妈很无奈。我能感受到了安源妈妈的烦躁,力不从心。因为安源还有个弟弟,这个“长假”,她妈妈要照顾俩孩子的日常起居,还要管理他的学习,估计把这个妈妈的耐心已经消磨怠尽了。我采取了网上天天见,评价促成长的方法,“安源那响亮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认真模仿几遍,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流利。”“谢谢老师,我会加油的!”就这样,每天的师生语音情感交流让居家的安源慢慢养成了好习惯,如今班级互动讨论区总有安源积极发言的语音,作业安源总是早早完成上传。
班级的有个孩子浦誉耀,疫情发生以来就被送到花山和和奶奶居住,爸爸妈妈只是每天和孩子视频了解生活情况。政策放开以后,浦誉耀和奶奶很快都被确诊为阳性。那天,奶奶向老师报备时,惊慌、焦虑、烦躁,我理解她所有错综复杂的情绪,有来自对病毒的恐惧,有深深地自责,更有对孙子的心疼。我虽然无法解决她的困境,但是那两天我总静静地倾听,耐心地疏导,劝导奶奶要平复心情,每天注意监测体温,多饮水,遵医嘱吃药,耐心等待,一切问题都会解决的。后来班上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我对班级学生全面进行了线上家访,询问孩子居家健康状态,每节课前提醒孩子多喝热水、调整饮食、注意保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多休息,不勉强上课等,家长感动于老师对他们的牵挂。当我自己也出现发烧咳嗽等问题时,家长们孩子们也纷纷向老师送来慰问,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家校之间的相互关爱。
班主任把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化作一个个微行动,为抗疫之战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守望相助共克时坚,艰难时刻更见真情。在这个特殊时期,班主任老师就如一束微光,而微光聚集在一起,就是激发教育力量的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