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

教学教研教研活动

三道街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9-01-19 21:04 栏目:教研活动 发布单位: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 点击量:1796 【公开】

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武昌三道街小学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因此,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要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乃至规模。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地说明了上述论断。

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时代的变迁,供给侧的改革,也必定影响着教育的改革,那么课程的改革必不可少。

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这充分说明了要顺应时代发展,课程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2.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2015330日,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将其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业界也将其称为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大家都知道,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而学生的核心素养则特指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迎接课堂转型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核心素养也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决定这种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要素,在于教育思想的进步与教育制度的健全发展。

    基础教育的使命是奠定每一个儿童学力发展的基础和人格发展的基础,我们期待于学校教育的是,从儿童人格成长的角度,不是局限于一门学科的知识,而是有长远的展望,寻求课程与教学的改进,思考学习方式的变革。

    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着,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

具体到课程领域,体现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应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

    从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学生素养能力的发展方面都让我们意识到课程必须改,意义重大,责无旁贷。

 

二、课程改革相关文献简述

    课程探索已经深入各个学校,不断蔓延滋长,引领着整个教育的改革。我们看看以下几所学校的课程探索:

    清华附小的1+X课程探索1”指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指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不是简单加法,而是促进“1”与“X”相辅相成,达到“1”和“X”平衡的增量或变量。最突出的亮点是:体育成为核心,阅读成为常态,创新与实践随处可见。

  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的全课程探索:一是始业软着陆。一年级上学期开设“始业课程”,拼音学习后推,学科概念淡化。教材中充溢着游戏精神和探究意识。二是包班制。两位老师包一个班,教授全部学科,全方位关怀和呵护孩子,陪孩子度过一天的快乐。

    重庆谢家湾小学的“小梅花”课程探索:培养更多的全科教师,从以教材为中心走向以孩子为中心,实行一名教师教一个班级的多个学科,使教师有更多时间研究学生,因材施教。

    常州的5所小学试点“全课程”探索:一年级学生书包里就一本教科书,课表是“庆典课”“戏剧”“语言与阅读””数学与科技“”班级读书会“……比如学”春天来了“,里面有学春天的课文、有唱春天的歌曲、有画春天的图片,甚至连数学科目也和春天联系了起来。

综上所述几所学校的课程探索体现的是一种学校教育理念或是一种课程设计的方法,究其终极目标,都是以人为本,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能。这些学校探索的好的经验和做法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也给了我们留下了思考,如何根据我校校情和学情,为学生的发展而规划我们的课程呢?我们开始在思考探索中前行。

 

二、课程改革的目的

通过课程改革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极大地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性的学习。最终实现培养核心素养人才。

 

三、课程改革的内容

1.课程的种类重构:

    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减少了课程门类,对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在保留传统学科课程的同时,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将原来小学国家课程的13门学科,根据学校学生核心素养,整编成5个种类(6门学科)。《品德与健康》、《语言与阅读》、《数学与思维》《科学与技术》、《艺术与体育》。

2.课程的内容重组: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整合、净化,对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去除无用、过时的,加上现代、学生需求的,拓展具有时代性的课程,形成五种课程新的教学内容,从而强调学生的生活视野,对知识体系的运用,更着重于学术的整体思维,更着眼于学生的成长。

    第一类课程:品德与健康(把《思品》、《生命与安全》、《心理健康》三门学科内容统整融合到学校自编的德育教材——《品德与生活》之中)

    第二类课程:语言与阅读1.中文:语文+阅读、语文+口语、语文+书法、语文+写作;2.英文: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表演)

    第三类课程:数学与思维(数学+计算、数学+逻辑、数学+生活)

    第四类课程:科学与技术(将《科技制作》、《信息》《科学》《综合实践》四门国家教材+创客(西点+机器人+无人飞行+SD打印等)+科学信息特色校本课程内容统整到学校自编教材《科学与技术》)

    第五类课程:艺术与体育;(国家教材音乐、美术、体育+特色)

3.课堂的模式重建:

通过魔方课堂、翻转课堂、整合课堂的实施研究,加强学科之间内容、方法的整合;实现内涵、思维的变革,真正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定制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定制服务。

4.课时安排的重定:

    《语言与阅读》每周语文5课时,外语4课时;

    《数学与思维》每周5课时;

    《科学与技术》每周4课时,科学2课时、技术2课时

    《品德与健康》每周1课时;

《艺术与体育》每周7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体育3课时

 

四、课程改革的方法

1.文献法:学习相关的文件精神,了解大的教育动态;学习国内外学校课程改革的经验做法,为我校课程改革指引方向。

2.调查研究:了解教师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改革的想法,能更好地开展好我校的课程改革。

3.实践法:制定我校课程设计实施方案,有效设计我校课程种类和课程内容,创编全新的课程教材,制定教学时间安排,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教学。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反思、再实践,不断完善教材和教学。

4.总结法:收集整理过程性的资料,形成课程改革成果:新课程教材、新课程教案、新课程课堂实录、新课程论文等。

 

五、课程改革的实施阶段任务

1.准备阶段:(2014.9——2015.1) 学习调研,完成课程实施方案。

    校内学习:校长组织所有行政开会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的精神,集中教师大会学习课程改革纲要。从上至下明确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方向性。

    校外学习:校长带老师参加了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新学校新论坛”,会议隆重盛大,云集百校之长,尹校长也亲自上台做了课堂变革的主题交流,各代表学校将自己课堂、课程改革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分享,让老师们大开眼界,鼓舞人心。回来后纷纷向全校老师交流汇报。

通过学习让老师们不再成为井底之蛙,思想的洪流在大脑中涌动,光想不做永远是空想,我们着手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老师们认为有些课程内容“繁、难、偏、旧”,没有时代感,过于重知识而轻技能,一学期有很多课时严重浪费,不能适应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从学生调查中也表明学生希望开设更丰富更新鲜的课程。

 

2.实施阶段2015.2——2018.8)课程教材编写、推进实施教学

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教材编写小组。

组长:尹慧红      副组长:余校长、姚峥、黄爱民

具体负责人:《语言与阅读》杜洁燕

            《数学与思维》余蓓

            《科学与技术》 汪贤荣   

            《品德与健康》曾艳嵘

            《艺术与体育》王炜

具体成员:各学科组长、各学科骨干教师

    第一阶段(2015.2——2016.8)全面展开教材编写工作

    校长召开编写小组工作会议,商定每门课程的内容,根据内容老师们开始编写教材,编好初稿请专家到校指导,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进行再修改。2015年完成《品德与健康》教材编写;2016年上半年初步完成语文、数学拓展教材,完成《学科与技术》、英语、《艺术与体育》教材编写,7、8月份完成审稿

    阶段2016.9——2018.8)课程全面推进实施,专家论证,完成课程改课中期实验报告

2016.9月我校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使用全新的课程教材。

2016.10月请武昌区教研室全体领导下校跟踪听课三个月,请专家指导课改工作,提出建议与意见进行改进,2017年1元月专家对教材审稿,定稿。完成中期报告。

 

3.总结阶段:(2018.9——2020.9完成一轮课程改革,专家论证,总结成果。

    收集整理过程性的资料,形成课程改革成果:新课程教材、新课程教案、新课程课堂实录、新课程论文等。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3 wuhaneduy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132号   鄂ICP备13001992号-14
主办:武汉市教育局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10号     联系邮箱:sdjxx@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