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

教学教研教研计划

多元的课程,让每个孩子平等享受优质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9-03-08 21:07 栏目:教研计划 发布单位: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 点击量:2184 【公开】

 多元的课程,让每个孩子享受平等的优质教育

                   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

 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位于长江之滨、黄鹤楼下,是一所老城区的中心小学。学校创建于1946年,大革命时期,邓小平同志曾在此工作过全校共有981名学生,其中75%的孩子来自于全国15个省份的进城务工家庭。为了这些流动的花朵也能享受最前沿、最先进的教育,学校在教育云环境下,从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探寻多元化学习方式、德育创新育人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整体变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也使学校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崭新的台阶。

 2015.7月,学校开始新一轮的改革,这次改革应该意义更大、更深,因为不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而是课程改革的调研和准备,语文进行了“整合课”的研究,将语文全套教材进行了统整,整合教材、拓展阅读,数学进行了“翻转课堂”的研究,术科把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了统整,为学生未来学习能力开辟了新型课堂。多元的课程让每一个孩子平等的享受优质教育使每个孩子得到全面个性化的发展。

    一、课程改革背景

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将其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业界也将其称为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大家都知道,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而学生的核心素养则特指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迎接课堂转型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核心素养也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决定这种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要素,在于教育思想的进步与教育制度的健全发展。

基础教育的使命是奠定每一个儿童学力发展的基础和人格发展的基础,我们期待于学校教育的是,从儿童人格成长的角度,不是局限于一门学科的知识,而是有长远的展望,寻求课程与教学的改进,思考学习方式的变革。

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

  具体到课程领域,体现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应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

    二、三道街小学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我们看看学校的演变,分为四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

  前学校阶段(Pre-school):原始社会教育,长辈手把手教。

  学校阶段(School):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中的教育逐渐分化,形成学校。

  现代学校阶段(Modernschool):进入工业时代,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普及化,效率化,标准化。

  后学校阶段(Postschool):从标准化到定制化,学习成为自我创造式的教育。

  其次我们看看教育的本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从孔子到柏拉图;从杜威到苏霍姆林斯基,林林总总谈教育,概而言之,也就说了三句话。其一是:教育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培养“物”、培养“工具”的;其二是:培养什么人?其三是:怎样培养人?教育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培养“物”“产品”和“工具”。教育的全部意义就是让人成其为人。

  另外我们看看21世纪学生技能包括:

   ·个人和社会责任;

   ·思维力:规划能力、批判性思维、想象力、推理和创造能力;

   ·优秀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及表达能力;

   ·跨文化理解能力;

   ·意志力:决策能力;坚持、开放、专注;

   ·信息能力:整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

最后我们看看未来学校什么样?

  在美国中小学,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及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教育均迅速发展。有些学校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实施课程统整。在后学校阶段,学校会发生哪些变化?

 school → learning center

 学校成为学习中心,供学生自主获取学习资源。

 teaching → learning

 学生从被教学,到主动学习。

 teacher → parterner

 教师成为学习伙伴,与学生共同成长。

 classroom→ learning-room

 教室成为学习室。

 standardization → customization and personalization

  教育从工业时代的标准化,到后学校时代的定制化和个性化。

  根据以上对教育、核心素养的理解,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现拟出本校学生四种核心素养。

    1.人文素养:包括个人素养(文明、行为、习惯、心理、生活、安全)和小公民素养以及学生审美能力,身心健康。

   2.思维素养:通过教学模式(魔方课堂)的改革,各学科思维导图的运用,改善学生思维品质——质疑、反思、批判、不服众。

   3.学习素养:筛选各种知识呈现方式和知识内容,寻找学习规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合理运用与分配学习时间,积淀终身的学习能力。

   4.信息素养:收集、整理、分析、辨识、运用信息的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人与人、人与机、机与机、人与技之间的深度交往、合作的能力)。

    三、学校多元课程构架

  如何达到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是教育的常识,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关怀。而育人不能凭空进行,需要有载体,这个载体主要就是课程,课程的全部意义就在这里。课程又是分科的,如语文、数学、外语、品生、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等。在基础教育阶段所以设置这些学科,是因为这些学科都是为学生的人生奠基的,在育人这个全局中都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我们认为课程改革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第二阶段是自己创建校本课程替代国家教材。为了使学生,既能达到甚至高于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使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能适应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我们现在尝试做第一个层面的改革: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它集中体现一个国家在学校教育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公民基本素质的保证。国家课程体现的是学校教育“共性”的一面。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物质、教育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社会生活环境不同,接触的事物必然不同,国家课程难以照顾每个群团、地区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只有学校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实施国家课程,才能更好实现国家课程目标。

  )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

    1.课程的设置

 将原来小学国家课程的13门学科,根据学校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习领域,我们整理为成5个领域课程:《品德与健康》、《语言与阅读》、《数学与思维》《科学与技术》、《艺术与体育》。

   第一类课程:品德与健康(把《思品》、《生命与安全》、《心理健康》三门学科内容统整融合到学校自编的德育教材——《品德与生活》之中)

   第二类课程:语言与阅读1.中文:语文+阅读、语文+口语、语文+书法、语文+写作;2.英文: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表演)

   第三类课程:数学与思维(数学+计算、数学+逻辑、数学+生活)

   第四类课程:科学与技术(将《科技制作》、《信息》《科学》《综合实践》四门国家教材统整为科学+创客(西点+机器人+无人飞行+SD打印等)。

   第五类课程:艺术与体育(国家教材+特色

   2.课程内容与目标

 在国家教材的重新构建: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整合,对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去除过时的,加上现代、学生需求的,拓展具有时代性的课程,形成五种课程新的教学内容,从而强调学生的生活视野,对知识体系的运用,更着重于学术的整体思维,更着眼于学生的成长。

   《品德与健康》:自编教材,从爱国爱家、文明有礼、自理自护、安全自救、力学善思、诚信友善、身心健康七个板块主题内容,满足学生对外界事物认知和探索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学习和实践:低碳环保和绿色出行;面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进行应急自救、在社交场合应该注意哪些礼仪;心理卫生、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等,提高学生最基本的社会生存技能、技巧与社交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养与个人修养。

   《语言与阅读》重组国家教材拓展创编了海量阅读、口语交际、创意写作教材,意在阅能力。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批判性思维、阅读理解、人际交往、认识生活、沟通交流的能力。

 语言与阅读(语文)在保留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开发引进新的教学资源,形成国家教材+补充教材的格局。国家教材进行重组,打破原有单元界限,形成主题思想、文学体裁两条线的知识体系。补充教材是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作文。这样的课程构架,形成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深度融合、具有序列性、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新课程。
    语言与阅读(英语)将国家课程《Join in》进行教材重组。我们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己任,以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崭新的课程《英语与阅读》、《英语与写作》、《英语与口语》,增加了大量的阅读篇目、口语交际训练和写作训练。课程以语言结构为主体,将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广泛地开展课内外阅读。教学生如何使用语言,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使外语教学过程成为语言交际的过程。

   《数学与思维》重组国家教材,拓展口笔计算、思维训练、生活运用三个主题教学内容。让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应不拘泥于课本,更加多元化,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学生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科学与技术》以国际课程STEAM为蓝本,自编教材,以科学的生物与环境、物质与能量、地球与宇宙、创客教材、信息分享与发布等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分享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提升信息素养。

   《艺术与体育》自编教材,

依据体艺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体艺学科基本核心知识与技能。为夯实学生体艺“2+1”工程,结合学生需求及学校实际,设置校本特色教材,促使学生能在小学阶段能掌握一项基本体育技能、乐器、绘画技法。在提高身体素质同时,通过艺术学科陶冶情操,凸显审美意识,彰显特长。
    教材分为常规课程与特色教材:

常规课程:
.体育学科分五大版块:队列、技巧、技能、身体素质。
.音乐:演唱、欣赏、课堂乐器、京剧。
.美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特色课程:
体育:足球、跳皮筋、花式跳绳、田径、乒乓球、篮球。
音乐:民乐、合唱、舞蹈
美术:综合绘画、手工、陶艺、粘土、中国画、版画。

   3..课时安排:

 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周课时按国家课程设置,一二年级每周26,三至六年级每周30课时。

《语言与阅读》每周语文低段8课时,中高段7课时,英语中段4节,高段5课时;

《数学与思维》每周6课时;

《科学与技术》每周一二年级3课时,三至六4课时;

《品德与健康》每周2课时;

《艺术与体育》每周7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体育3课时。高段美术由于美术教师缺少,所以每周1课时。

  课时安排在原课时上略有调整,几个偏重:

.加大学生阅读、口语、写作能力,加大语言课时;

.根据国际STEAM课程,加大学生数学思维、生活实践运用数学能力,加大学生数学课时;为加大学生创新、动手能力,从一二年级开设了科学与技术课程;高段加大音乐,美术课时。

  )新锐课程改革了什么

    1.必要的跨学科能力

弱化了学科内容的界限,培养学生的横向(通用)能力与跨学科学习能力。在课程大纲中增加主题、项目的教学,即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某一现象或主题调配师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主体与项目学习方式中加强环境与策略、指导、个性化的重要性。

    2.多维度的阅读能力

 多维度阅读能力也是新引入的一部分,培养学生跨界、跨文化的学习交流。

    3.全方位的信息能力

  改革前的核心课程会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的年龄,将信息能力细化为具体的学习内容。而在新核心课程改革中,信息能力方面的问题作为一个整体,不再进行拆分,仅在三个学习阶段为适应学习者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的内容,从而保障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学生的学习将与前沿的信息技术结合,例如让学生利用博客、视频网站甚至是游戏进行学习,机器人编码等创客内容也会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被纳入新课程之中。

    4.生活化的实践能力

    所有的课程加上了与生活有关的主题学习,围绕特定的主题,结合项目式、情景体验式和合作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和校外学习场所,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超市,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开展这样的实践探索,大大增加了学生能够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习、体会、应用。

    5.多元化的教师队伍

    除了本校教师,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凸显学生特长,将聘请校外特色教师弥补师资不足,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掌握各种技能。

 以前课程注重“教什么”,新锐课程更加关注“怎么做”。以学生主体参与学习与生活的方式,通过主题性课程安排,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具备面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鼓励学生有创新与问题意识;有层次的思考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健全的人格与公民意识;有审美与健康体魄,有分享与合作意识。

   教育就是提供一种可能性,信息技术在给我们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信目前,三道街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已经进入了以综合课程改革驱动的新阶段,学校高大上的教育云环境,富有教育情怀的优质教师团队,全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多元的课程将让流动花朵绚丽绽放

 

 

                                      三道街小学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3 wuhaneduy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132号   鄂ICP备13001992号-14
主办:武汉市教育局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10号     联系邮箱:sdjxx@qq.com